阿坝州黑水县:激发流动先锋活力,不断延伸党建触角 藏地阳光新闻网-凯发k8官网登录vip

阿坝州黑水县:激发流动先锋活力,不断延伸党建触角

阿坝州黑水县:激发流动先锋活力,不断延伸党建触角

发布时间:2023-11-16 来源:藏地阳光网 责编:顿珠曲珍

藏地阳光网讯:(中共黑水县委组织部/供稿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中部,平均海拔3544米,全县5.7万人,藏族占93%,常年在广州、湖北、重庆、成都等地的务工人员达2.2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8%,全县2691名农村党员中,流动党员828名,占全县农村党员的30.7%。外出人员集聚分散、分布广、技能缺乏、流动性强特点,怎么让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流动党员流动不失联、流动不流学、流动不缺为,成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一个难点问题。

近年来,黑水县立足实际,坚持党员群众在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的服务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在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改进作风、强化作用发挥上思考研究,深挖问题根源、找准关键症结,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外出党员群众管理监督和教育服务机制体系,不断延伸基层治理触觉,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些举措,也得到了流入地党委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肯定。2023年10月,成都金牛黑水籍流动党员党支部被评为第二批成都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湖北宜昌枝江色尔古麻都籍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东生被宜昌市民委会评为“民族团结之星”。

全面摸排,健全组织体系。通过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机制,开展送学活动,以104个村社党组织为单位,及时掌握外出党员群众动态,督促流动党员到驻外流动党员党支部报到,并及时登录“黑水县网上党群服务中心”,完善外出地、务工单位等信息,确保第一时间掌握党员流动信息,使每名党员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在主题教育期间现场为流动党员发放学习资料3000余册,线上推送学习资料13期,实现党员流动“不流学”。为有序推动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了黑水县流动党员党委,指导各乡镇做好驻外流动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活动建设、保障建设。按照地域相近、便于管理的原则,目前,在广州、湖北、重庆、成都等地成立了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19个,实现了党员群众在哪里,党组织就建设在那里的目标。同时,流动党员党委把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的活动经费纳入年初预算,实现党支部开展活动有保障。

严格筛选,加强队伍建设。为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流动党员党委班子成员主要由组织、政法、人社等部门和外出群众较多党的乡镇党委分管同志担任,根据组织建设、群众诉求等问题,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分析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畅通县乡村和驻外流动党员的沟通渠道。乡镇党委具体负责按程序报批成立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和配备班子等工作,对人选进行严格审核,选优配强党组织班子。结合乡镇实际,重点从离任村干部、退役军人、优秀创业人员等领域中选拔产生,19个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中有60%的人曾任村“两委”班子。成都犀浦维古籍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尼玛泽里很自豪地说:“我在村上当过会计、村长和支部书记共30年,离任后我又到这里担任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这是群众对我的信任,更是组织对我的认可,我将继续发挥我的余热为群众搞好服务”。

固定时间,开展组织活动。在实践中探索“逢场式”工作法”,针对外出党员开展组织活动难、外出群众普遍反映办事难、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驻外流动党员党支部负责收集外出群众的诉求和服务需求,及时反馈至流出地乡镇党委,结合“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乡镇党委根据群众的服务需求,统筹协调村社“两委”、驻村工作队、联系部门、流动党员等力量,组建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每月10日、11日、12日,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深入驻外流动党员驻地,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为载体,开展党员学习、法治宣传、乡镇党委书记讲党课、为民办实事等活动,通过民事代办、信访接待、现场办公等形式,围绕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实事,实行便民代办“限时办结制”,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维古乡驻成都流动党员党总支实施“逢场式”服务以来,累计开展全程代办民生事项100余件,解答惠民政策60余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0个,切实提高了服务效能、节约了群众办事的成本,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两地共融,激发先锋活力。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外出党员群众到流入地后,一定程度上存在融入难的问题,流动党委和乡镇党委与流入地党组织沟通协调,为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提供必要的党员活动场所19个,建有驻外党群服务中心2个,及时为流动党员筑巢安家。流动党员党支部和流动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活力,积极参与流入地社区的支部组织活动、矛盾纠纷化解、志愿服务活动等,形成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成都金牛黑水籍流动党员党支部建立党员群众活动场所,配套党支部工作室、多民族交流之家、民族调解室及邻里文化生活馆等功能分区,共同制定活动场所管理制度,确保有序高效运行。组建了“石榴籽”服务队,累计成功调解各类纠纷500余起,形成了社区共享、共建、共治的良好局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