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的藏传佛教觉囊画派艺术(一) 藏地阳光新闻网-凯发k8官网登录vip

传承千年的藏传佛教觉囊画派艺术(一)

传承千年的藏传佛教觉囊画派艺术(一)

发布时间:2015-03-19

    

    

觉囊画派作品-十六世纪-佛陀讲经图(壁画局部,长11米)

    唐卡是一种在纺织品上彩绘的卷轴画,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传统唐卡绘画多以宗教题材为主,是藏族传统工艺中的瑰宝,是藏民族在雪域高原特定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民俗等生活环境中,以自身民族的审美心态和特有的创作手段,营造出的绘画形态,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 唐卡是藏族的一部百科全书,是一部以画言史、叙事、载道、弘法的总集,深深熔铸在藏族人民的生命力、创造力、信仰力和凝聚力之中,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蕴涵着藏族人民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渗透着一股精气神,彰显着信仰之美和教证之美,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菩萨的无可比拟的礼赞和对精神家园的无限热爱,是藏传佛教信众“随身携带的佛龛”和“朝圣者的视觉经卷”。觉囊画派历经千年传承,在继承传统觉囊绘画精细柔美的艺术风格的同时,形成了细腻圆润的独特风格,已经成为中华佛教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遗保护项目。近年来,觉囊文化受到了国家各级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觉囊梵音已经被国务院、文化部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觉囊唐卡和时轮藏香也已经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遗保护名录,一所能够容纳200个学员的觉囊唐卡艺术学校已经建立,这些都是续佛慧命、灯传有人的大事。继20111219日至22日中华文化促进会、四川省阿坝州文化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文体局、北京品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袂在北京品众国际文化中心成功举办觉囊唐卡艺术展之后,201254日至13日,中华文化促进会、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刘海粟美术馆、骏合集团、桑达传媒、蜀山传媒又基于促进觉囊画派艺术的活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佛教文化交流的考虑,成功在上海市刘海粟美术馆联袂举办“洁净精微——觉囊·唐卡艺术展”,共展出的60余幅构图严谨、绘制精美、制作专业、技艺传统的精品唐卡,全部出自觉囊画派代表性传承画师之手,由于画师本身都是修炼有成的佛教徒,整个绘制过程始终贯穿着唐卡画师的潜心教证,因此不仅能使观赏者在精神上有所感悟、在心灵上也有所沟通,而且还为首都广大观众展示了传承千年的觉囊画派蕴含脉象互动、悲智双运,道器、禅艺、身心、真俗、教证、愿行合一的人文精神和艺术价值,同时也为爱好传世觉囊画派唐卡艺术的藏家扩展了新的收藏视野,可谓中华佛教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唐卡艺术变化无穷的构图和丰富的技法,为各族群众所欣赏和喜爱,也是各族群众沟通情谊的语言。唐卡艺术在今天的北京和上海仍然受到普通百姓的喜爱,不少观众在艺术展厅中流连忘返,见证着藏汉佛教文化交织的轨迹。亲历觉囊唐卡艺术展的全过程,参加艺术展的专家、学者和师生对唐卡的珍视、对文化的热爱、对技艺的赞叹,在艺术展的细节之中印证着“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的深刻道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办的第二届汉藏佛学学术研讨会开幕暨“觉囊文化”专题论坛20129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成功举办。本次会议发布了各领域学者对觉囊历史时期壁画和唐卡的研究报告,内容包括觉囊传承历史、觉囊达丹丹曲林寺(今彭措林寺)壁画、觉囊唐卡艺术风格和价值等,是近两百年来第一次对觉囊唐卡画派的学术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这一隐逸于雪域数百年的古老唐卡艺术传承,得以“重新现世”。除常规研讨项目和觉囊梵音与唐卡活态展示之外,此次研讨会专门开辟了“觉囊佛教文化论坛”,提出汉藏佛学研究领域中一个全新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专题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在藏哇寺正式设立,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查显友向嘉阳乐住上师颁发了聘任他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汉藏佛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的聘书,并举行了揭牌和授牌仪式。2012118日至15日,“三德圆融,正道庄严”的觉囊唐卡艺术展在上海浦东图书馆成功举办,艺术展不仅让观众领略了藏人对信仰的虔诚、坚贞与赞美,而且还让观众感受了藏族人民心灵手巧的艺术之美,以及藏传佛教的瑰丽与神秘。认真展示和研究觉囊画派传统美学思想,梳理觉囊画派艺术的发展脉络,总结觉囊画派的艺术成就,续承借鉴觉囊画派传统绘画艺术经验,这无疑对于提升觉囊画派传统绘画技艺,促进觉囊画派抢救性、生产性保护是十分有意义的。


参加上海觉囊唐卡艺术展的部分嘉宾合影

 1、千年传承的艺术形式

 壤塘是“壤巴拉塘”的简称,意为“黄财神居住的坝子”, 享有“黄财神故里”的美誉,是中华佛教觉囊派的根本道场。14世纪后半叶,藏传佛教高僧仲然拉西日在西藏拜佛求得时轮经,领明师法旨返乡后,随缘在四川省壤塘县中壤塘乡顺风水,依龙脉,建道场,度有情,安四众,种福田,薪火相传,功德圆满。这里从此便与觉囊派结缘。清代雍正年间藏哇寺祖庭续缘从西藏拉孜县随喜东迁四川壤塘县后,觉囊派主系法脉在这里绵延不断。觉囊派主系法脉由策源地向发散地再向复兴地的一步步东向发展,经过千年的历史洗礼和岁月积蓄,形成了独领风骚的中华佛教觉囊文化中心。壤塘县中壤塘乡,因此被誉为“藏传佛教觉囊文化中心”,成为世界佛教因乘他空见与果乘时轮金刚实证者的灵修圣地。如今,壤塘县中壤塘乡境内矗立的觉囊派藏哇祖庭与确基、泽曲三大寺,仍在讲述着觉囊历史故事,延续着觉囊文化脉象,引来四方信众朝拜。觉囊派,以思想精深和禅修清净而著称,是藏传佛教五大宗派之一。其教义以了义“他空见”为因乘核心,奉时轮金刚为果乘的无上圭臬,“声音供养”、“以画弘法”薪火相传,一路走来。笃布巴大师所著觉囊派的根本经典《山法了义海论》印证了“他空见” 见地深远的活水源头在印度佛教的经、论、律三藏中。觉囊派中观他空见讲的是佛性有,重在破轮回的根本“分别”。 觉囊派以专修时轮法著称于世,并使许多高僧大德证得最圆满的大成就。宗喀巴大师、帝洛巴、那洛巴等圣者都称时轮金刚以相应天地来教证,运用了身心的一切来教证,是一切金刚密乘之王。时轮金刚也称为无上瑜伽部之无二部,是母续系统的一种大法,为佛陀所传的密中之密。从觉囊派不少祖师先后被元、明、清、民国中央政府敕封的“弘教禅师”、“善悟灌顶国师”、“大善法王”、 “永乐敕书”、“正德诰书”等中,可以看出当年这里曾经的那份辉煌和无限荣耀。


觉囊唐卡艺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世代生息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从远古起就创造了绚丽灿烂的绘画艺术。不仅技法精湛独到,内容广泛多姿,而且形式独树一帜,自领风骚。据拉萨《大昭寺志》记载,公元7世纪的吐蕃时期,松赞干布受到神的启示,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女神像,由文成公主亲手装裱而成,这就是藏族的第一幅唐卡。佛教传入西藏,给藏族绘画艺术提供了新的题材和表现内容,使绘画艺术开始转向为佛教服务。通常画派和教派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但觉囊画派是个特殊案例。觉囊画派,以其悠久的传承历史和卓越的艺术审美而立派,其活态传承在于表达和传递佛陀、菩萨和大成就者对生命本质的求证,对宇宙真理的体悟,同时,也是活态传承者生命境界的一种呈现。修行者通过绘制、观摩的过程,逐步了悟这样的境界,不断提升自身生命的品质,最终与之契合,皈命于本性。因此,修行是觉囊唐卡的出处,也是它的归处。17世纪的佛学大师多罗那他乃觉囊派的28代法主,他为后藏拉孜县的觉囊达丹丹曲林寺画了许多无比精美的壁画和唐卡,其风格独树一帜,后来多罗那他被达赖喇嘛派遣到外蒙古传法,其转世活佛由于改信格鲁派,觉囊派在后藏的地位跟着式微,其画派技艺传承逐渐东向发展。觉囊画派的传统技艺自十四世纪中叶与十六世纪中叶薪火相传到壤塘县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从此通过寺庙代表性传承人的“口传心悟”,代代相继,活态传承至今。觉囊画派,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卓然的风骨,成为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觉囊画派脱胎于深邃广博的佛法思想,成熟于一脉相续的清静修持,从千载历史积淀中走来,依然饱含着修行者的那份自在、圆融和灵动——色彩的淡雅,构图的从容,线条的飘逸——成就了其古朴隽永的艺术风格,具有浓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宗教震慑力,被誉为“洁静精微的觉囊画派”。思想见地的高超、实修实证的严谨,令觉囊画派可以圆融的利用多元文化要素,博采众家之长,而又归元于禅之自在境界,以致于佛门的定慧止观功夫也体现在绘画的审美和技法运用之中,使一幅幅艺术珍品都契合义理深邃、境界高远、画风灵动的宗趣,从而成为密乘修行的对镜,臻于形神兼备的圆满成就。“觉囊画派唐卡兼蓄诸家流派之长,既有康区噶玛噶智画派线条的流畅与灵动,色彩的鲜明与色调的统一,又有卫藏新旧勉唐画派人物形象描绘的细腻精准、用色的沉稳厚重和构图的严整雍容,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精美卓绝的艺术珍品。”首都师范大学汉藏佛教美术研究所谢继胜教授如是说。

    觉囊画派,承袭弥勒菩萨及无著、 龙树菩萨的“如来藏”思想,以甚深了义佛法为皈命处,故而其审美意趣深深浸润着广博而精深的佛法智慧,造就了卓然于世的凛然画风,形成了卓尔不群的艺术风骨,既保留了殊胜的觉囊画派传承体系,又兼容了当地黄财神文化形式,更笼罩在雪山草地佛教信仰的光环之下,既表现为信仰的态度,又表现为信仰的目的,是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的一种呈现,堪称“古老而神奇的唐卡画派,源于香巴拉的心灵艺术,佛教金刚密乘的修行法门,雪域唐卡画风的传统渊源,生命内在的清净与光明”。它还有着明确的文化地理空间,以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为其大本营、集散地和根本道场,散布于四川省阿坝州壤塘、马尔康、阿坝“三县”和青海省果洛州班玛、久治、甘德“三县”。在文化生态上,既兼容以草地为代表的游牧文化,又兼容以雪山为代表的峡谷农耕文化。这里是安多、康巴、嘉绒藏文化结合部,是藏族一体多元文化的交汇地。由于历史上卫藏中心势力在这里的影响和控制较弱,为藏族历史上多元文化的保留与提供了理想场所,是藏族多元文化的历史积淀区。藏传佛教觉囊派第47代法主阿旺衮嘎·嘉阳乐住仁波切,不仅是一位备受地方民众和佛教界尊重的佛学大家,也是觉囊画派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的绘画作品代表了觉囊画派造型准确生动、工笔精细绝美、色彩绚丽浓郁的艺术面貌,具有旷远纯净的神韵,颇似禅家机语“有相亦无相,无相亦有相”的写照,流露出浓浓的禅韵。他的不少作品表达了一种直追本源、天人和教证合一的高远境界,在探索高度与审美指标上,基本达到了唐卡绘画“致广大,尽精微”的深度和广度。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弘扬佛教文化,保护、恢复和推广藏传佛教觉囊派的文化体系,建立了能容纳200名学员的觉囊唐卡艺术学校,成功申报了四川省级觉囊手工技艺传习基地,集成出版了《觉囊祖师文集》80余卷,主编出版了《大乘宝性论》等论著,对藏汉文化交流与地方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今天,觉囊画派已经迎来它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时期。


觉囊唐卡16世纪代表作1(彭措林寺壁画)

网站地图